来源:河南双力起重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:2025-11-04
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动力源配置直接决定设备重载作业、连续运行与场景适配能力,当前已形成 “传统柴油动力为主、新能源混合动力为突破、辅助动力为补充” 的成熟体系。不同动力组合通过精准匹配架梁吨位、作业环境与能耗需求,在 900 吨级常规设备到千吨级特种机型中实现标准化应用,其配置逻辑与实际表现可通过典型工程案例充分展现。

传统柴油动力系统作为主流配置,以大功率发动机与多模块驱动满足重载需求。这类动力源核心由主柴油发动机、分动箱、液压泵组构成,适配绝大多数陆地架梁场景。DYJ900 型运架一体机搭载总功率 900 千瓦的柴油动力系统,通过双发动机分别驱动运梁走行与架梁起升机构,在 32 米箱梁架设中实现重载 4 公里 / 小时的稳定行驶与 0.6 米 / 分钟的精准起升。更大型的运架梁机则采用多机组协同设计,某 800 吨级设备配备 2 台 420 千瓦柴油发动机,通过分动箱将动力分配至支腿液压系统与起重卷扬机,在朔黄铁路换梁作业中,可在 4 小时天窗期内完成 “拆旧梁 - 运新梁 - 架新梁” 全流程动力供给,无间断作业稳定性达 99%。这类动力源的优势在于适应复杂工况,可在零下 10℃至 40℃环境中正常启动,且维护成本低,成为中小吨位设备的首选。
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以 “增程 + 储能” 模式实现绿色高效突破,在千吨级特种设备中形成技术标杆。“应龙号” 作为全球首台千吨级新能源架桥机,创新性采用 “增程器 + 动力电池” 双动力核心,其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组可支持纯电模式下完成 2 榀 460 吨单线箱梁架设,实现零排放与低噪声作业,特别适配城市高架与高铁共建段施工。当电量降至阈值时,65 千瓦级智能增程器自动启动,以高效区工况发电并为电池补能,且在电量达 95% 时自动停机杜绝怠速能耗。该系统还具备重力势能回收功能,在珠肇高铁落梁作业中,单次可回收 5-7 度电能,相当于普通家庭 2-3 小时用电量,综合节油率超 40%,年减碳排放近百吨。这种动力配置既解决了传统柴油机型能耗高、排放大的问题,又避免了纯电设备续航不足的短板,成为特种工况的创新方案。
辅助动力与应急动力系统构成安全冗余,适配复杂场景与突发状况。中小型架桥机普遍配备辅助动力模块,华隧重工某 900 吨级设备采用 “380V 交流电 + 300 千瓦柴油发电机备用” 的双路供电设计,在靠近变电站的施工区域可切换市电驱动,降低燃油消耗;当野外作业无外接电源时,备用发电机可即时启动,确保支腿微调与过孔作业不受影响。大型设备则强化应急动力保障,“应龙号” 在动力电池与增程器双故障时,可启动内置应急蓄电池组,提供至少 30 分钟的动力输出,确保梁体平稳落位与设备安全停机。部分设备还配备液压蓄能器,在动力中断瞬间释放储能,避免支腿突然沉降导致的结构损伤。
动力分配与协同控制技术是发挥动力效能的核心支撑。主流设备通过 PLC 控制系统实现动力智能调度:在走行状态下,80% 动力分配至轮胎驱动系统,确保重载爬坡能力达 3%;起吊时则将动力优先供给起重卷扬机,通过液压比例阀实现流量精准分配,使 4 组吊点同步误差控制在 2 毫米内。“应龙号” 的智能能量管理系统更实现多工况动态适配,过孔时增程器满负荷运行保障支腿动作,落梁时自动切换回收模式,动力利用效率较传统机型提升 35%。
当前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动力源配置已实现 “吨位适配、场景细分、安全冗余” 的全面覆盖:传统柴油动力满足基础重载需求,新能源混合动力引领绿色升级,辅助系统筑牢安全底线。从陆地常规架梁到特种极限工况,动力源通过与设备结构、作业流程的深度协同,成为保障施工效率与安全的核心中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