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河南双力起重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:2025-11-17
集装箱龙门起重机应急处理程序是针对设备故障、环境突变、操作异常等突发状况的标准化处置体系,通过 “预警 - 响应 - 处置 - 收尾” 的闭环流程,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风险。这一程序并非静态文本,而是随港口作业场景与技术发展不断优化的实践准则,其核心始终围绕 “安全优先、快速响应、科学处置” 的原则,在人工与自动化作业中均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。

应急处理程序的发展历程清晰呈现从 “经验应对” 到 “规范处置” 的转型。20 世纪前,龙门起重机应急全依赖操作员个人经验,遇钢丝绳断裂等故障时多采用 “紧急停机 + 人工拖拽” 的粗放方式,青岛港早期堆场曾因处置不当导致吊物坠落引发二次事故。20 世纪 80 年代,《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》等法规出台,推动应急程序走向规范化,明确 “先停机、后排查、再处置” 的基本逻辑,宁波港据此制定首套企业级应急预案,将故障处置流程细化为 12 个步骤。21 世纪后,技术赋能让程序更具实操性,2024 年江苏特种设备应急演练中,通过轴线车拖动失电龙门吊至锚定点的处置方案,便是传统程序与现代设备结合的典型实践。
核心应急程序按场景分为设备故障、环境突变、人员险情三类,每类均有明确的实操规范。设备故障处置以 “停机 - 诊断 - 隔离 - 修复” 为核心逻辑,南昌龙头岗码头曾发生 L8 龙门吊大车无法移动的故障,现场立即启动程序:操作员第一时间按下紧急停止按钮切断动力源,技术组通过液压千斤顶顶起设备排查,发现轨道下沉导致驱动轮轴承损坏后,优先引导设备驶离危险区域,再实施轴承更换与轨道修复,6 小时便恢复临时作业能力。针对吊具故障等高频问题,青岛港规定需立即将吊物平稳放置,通过手动装置解锁扭锁,禁止在悬空状态下排查,2023 年曾以此避免吊具锁闭失效引发的坠箱风险。
环境突变应急聚焦极端天气与场地风险,强风处置是沿海港口的重点。南通中集太平洋公司在台风应急演练中,面对失电无法锚定的龙门吊,采用备用发电机先放下吊物,再协调轴线车同步拖动刚性腿与柔性腿至锚定点,全程通过无人机监控平衡状态,避免设备倾覆。行业通用规范要求,风速超 15m/s 时必须执行 “落箱 - 锁轨 - 断电” 三步法,厦门港通过风速传感器与程序联动,实现大风预警时设备自动触发应急动作,将人工响应时间从 3 分钟压缩至 30 秒。
人员险情处置坚持 “生命优先” 原则,天津港曾发生操作员突发晕厥被困驾驶室的情况,应急小组立即启动高空救援程序:现场组设置警戒区隔离作业面,医疗组通过消防云梯抵达驾驶室实施急救,技术组同步切断设备电源防止误动作,整个救援过程仅用 12 分钟便将人员安全转移。
程序的落地离不开组织保障与实操演练。成熟港口普遍建立 “领导小组 - 执行小组 - 协作单位” 的三级架构,如江苏演练中,企业消防队、医疗救护组、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形成协同,市场监管部门全程调度。青岛港要求每月开展专项演练,新员工需通过 “故障模拟考核” 方可上岗,数据显示,规范执行应急程序后,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损失下降 70%。
从早期的经验摸索到如今的体系化处置,应急处理程序始终是龙门吊作业的安全底线。它以场景化的处置逻辑、技术化的支撑手段与常态化的落地保障,构建起覆盖全风险的防护网络,成为港口安全运营的核心支撑。